泡茶姿勢不對,再好的茶葉都白費!

泡茶姿勢不對,再好的茶葉都白費!

1閱讀 2019-02-18 03:38 沖泡

第一種


茶、水不分


投茶、加水、保溫杯,喝了半杯再兌水。這種看似瀟灑、方便的泡法,在很大程度上泡不出茶葉的滋味,而且因為將茶葉長時間燜泡,茶湯會苦澀難耐。尤其是綠茶,更不能這么泡。



第二種


泡綠茶,水溫過高


綠茶,是相對“嬌貴”的一種茶,沖泡的水溫不宜過高。剛剛燒開的沸水,直接沖泡會“燙壞”茶葉,造成茶湯的口感偏差。需要等燒開的沸水不再沸騰后,再靜待1分鐘左右(此時水溫在90-95度之間)。經(jīng)過洗杯、溫杯的環(huán)節(jié),水溫下降到85-90度之間,開始正式的沖泡。



第三種


泡巖茶,水溫過低


類似巖茶這種條索粗壯的茶類,需要較高的水溫才能沖泡出原本應(yīng)有的茶香。在燒開的沸水不再沸騰后,馬上開始溫杯、沖泡,(此時水溫在95-98度之間)。在三泡過后,需要對水重新進行加熱,以保持較高的溫度。不然,很難體會到巖茶所特有的巖韻。



第四種


投茶量偏少


多數(shù)人在泡茶的時候投茶量是偏少的,這種情況是由三種原因?qū)е拢?/span>


1、對茶葉本身應(yīng)有的味道特點不了解;


2、平時生活中“放糖、放鹽”的操作習慣順帶遷移。


3、受到“茶放的少,水就少加一點,燜泡時間長一點”的誤導。因為,要想泡出茶的滋味,投茶量,有一個最低標準。



以蓋碗沖泡為例:如果是條索緊結(jié)的茶類,投茶量至少需要蓋過蓋碗底部1.2-1.5cm。如果是條索肥厚的茶類,投茶量至少需要蓋過蓋碗底部1.8-2.5cm。如果是重口味老茶客,投茶量可以占滿蓋碗的一半。


第五種


燜泡時間過長


多數(shù)人泡茶的出湯時間是過長的,這種情況是由以下四種情況導致:


1、對茶葉本身應(yīng)有的味道特點不了解;


2、平時生活中“泡方便面”的操作習慣順帶遷移,總覺得要泡一會;


3、由于最開始沒有把握好水溫,而導致的心里沒底。在水溫合適的前提下,如果不講洗茶,第一泡綠茶一般3-4秒,紅茶5-7秒,普洱茶餅15-20秒。黑茶和老白茶可以煮著喝,另當別論。


4、對泡茶流程不熟練,操作速度慢,而導致的出湯時間過長。



第六種


出湯的時候,水倒不干凈


出湯的動作要干凈利落,茶湯要一次性全部倒出,如果在底部還有茶湯殘留,會嚴重影響下一泡的口感質(zhì)量。殘留在蓋碗底部的水,會在兩泡的間隙之間導致蓋碗中茶葉“浸泡不均勻”,同時會導致,按照正常燜泡時間計算的下一泡茶味道過濃。



第七種


出湯后,不蓋蓋子


很多朋友在將茶湯出湯后,為了方便繼續(xù)加水,習慣將蓋碗的蓋子敞開放在一邊,這樣會導致茶葉葉底香氣流失,不利于保持茶的滋味。所以,在兩泡之間,繼續(xù)注水之前,盡量保持蓋子的緊閉狀態(tài)。當然,短暫的聞茶蓋品茶香是不影響的,同時這也是飲茶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


第八種


急于喝掉


最初開始接觸品茶的朋友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:杯子這么小,還是大杯子方便,特別是在口渴的時候,恨不得抱著壺直接喝。其實品茶的方式很有講究,品茶不是解渴,要心情平靜,小口慢喝,感受茶湯在口中潤過的過程,才能體驗到口齒留香、回甘生津的美好感受。


上一頁:最新《烏龍茶加工技術(shù)規(guī)范》標準,你了解嗎?

下一頁:品鑒盛會,再掀熱潮,勐昌號“開倉狂歡·千人共品”雙11老茶開

相關(guān)閱讀

昌寧紅茶簡介
430閱讀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